I级分类动作负载试验参数说明书(I)
一、定义:
浪涌保护器 (SPD) 是一种设备(包含至少一个非线性元件),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转移浪涌电流。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电气系统浪涌保护器的保护模式所能持续施加的最大有效值电压或直流电压;它可以连续施加到电气系统浪涌保护器的端子上,而不会导致浪涌保护器的传输特性降低最大有效值或直流电压。
标称放电电流(In):流过浪涌保护器的8/20μs峰值放电电流。
冲击电流(Iimp):受电流幅值、电荷 Q 和单位能量 W/R 的限制。一般用于SPD的I类分类动作负载测试参数。
最大放电电流(Imax):一般等于In的2倍。一般用于SPD的II类分类动作载荷试验参数。
电压保护等级(Up):表征浪涌保护器限制端子间电压的性能参数,其值可从优先值列表中选择。电压保护等级值应大于实测极限电压的最高值。
I测试(I test):电气系统中使用I测试的浪涌保护器应以标称放电电流In、1.2/50μs冲击电压和最大冲击电流Iimp进行测试。一级测试也可以用 T1 加一个框来表示。
II类测试(II类测试):在电气系统中使用II类测试的浪涌保护器应以标称放电电流In、1.2/50μs冲击电压和8/20μs电流波最大放电电流Imax进行测试. II 级测试也可以用 T2 加一个框来表示。
III类测试(III类测试):在电气系统中使用III类测试的浪涌保护器应进行组合波测试。组合波定义为2Ω组合波发生器产生的1.2/50μs开路电压Uoc和8/20μs短路电流Isc。III 级测试也可以用 T3 加一个框来表示。
B级SPD:I级测试的SPD和II级测试的SPD Imax≥60kA。
C类SPD:指II类试验中Imax≥40kA的SPD。
D类SPD:指II类试验中Imax≥20kA的SPD。
I类测试中SPD的主要参数是Iimp;II类测试中SPD的主要参数是Imax和In。
二、SPD选择步骤
I类测试SPD,安装在高曝光区和LPZ1区的接口处。II级测试和III级测试SPD安装在受直接冲击较少的地方,如该区域与LPZ1区域的界面,以及LPZ2区域和后续防雷区域。
第一步: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和防护设备的类型,确定SPD的安装位置和类型(I级、II级、III级);(见本文第三部分)
第二步:根据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确定安装方式(见本文第6节);
第三步:确定连接浪涌保护器的导体横截面(见本文第七节);
第 4 步:确定最大连续工作电压 Uc(参见本文第 4 节)。
第5步:确定电压保护等级Up(见本文三、部分),以及浪涌电流值Iimp或Imax(见本文第3部分);
三、确定SPD的安装位置和参数(Up、Imax、Iimp)
对于进入建筑物的交流电源线,在线路的主配电箱或与LPZ1区域的交界处,I型测试的浪涌保护器或II型测试的浪涌保护器应设置为第一级保护;在配电线路配电箱、电子机房配电箱等后续保护区域的交界处,可将Ⅱ类或Ⅲ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设置为后级保护;特殊重要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端口可安装 II或 III测试浪涌保护器作为精细保护。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应根据其工作电压要求安装合适的直流电源线浪涌保护器。
不同的防雷建筑对SPD的设置有不同的要求,如下所述。
1.第一类防雷建筑
1.1 在电缆和架空线之间的连接处安装一个 I 类测试 SPD
钢筋混凝土电杆、铁横担架空线路用于转穿钢管直埋的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时,架空线路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安装室外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电缆的金属护套、钢管、绝缘子的铁脚、五金件应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安装的浪涌保护器应为I类试验产品,其电压保护等级应小于或等于2.5kV,每种保护方式的冲击电流应选择等于或大于10kA;如果没有室外浪涌保护器应为内置式浪涌保护器,其工作温度应符合安装场所的环境温度,并应安装在防护等级IP54的箱内。当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形式为本规范表J.1.2中的连接形式2时,连接在中性线和PE线之间的浪涌保护器的浪涌电流,当它是三相系统不小于40kA,单相系统不小于20kA。
1.2 I 测试用 SPD 应安装在引入电源的总配电箱处
在引入电源的主配电箱处应安装 I 类测试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等级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各保护方式的冲击电流值应按公式(4.2.4-6)当电源线无屏蔽层时;当有屏蔽层或有屏蔽层时钢管,应按公式(4.2.4-6))@4.2.4-7)计算;当无法确定,浪涌电流应等于或大于12.5kA。
接在中性线和PE线之间的浪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三相系统时不小于上式计算值的4倍,三相系统时不小于2倍。单相系统。不能确定时,取不小于50kA和25kA。
1.3 当输送火灾和爆炸危险物质的埋地金属管道设有从室外到室内的绝缘段时,满足以下要求或隔离放电间隙的电压开关式浪涌保护器:
1)选择密封式浪涌保护器进行 I测试。
2)浪涌保护器所能承受的浪涌电流按公式计算(4.2.4-6),取m=1。
3)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等级应小于绝缘部分的冲击耐受电压等级。如果不能确定,则应等于或大于1.5kV且等于或小于2.5kV。
4)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埋地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时的防雷等电位连接,应在管道进入室内的绝缘段后进行,可接电涌保护器上端等电位连接条。
1.4 采用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应在其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位置设置绝缘段,并安装符合下列要求的电压开关式浪涌保护器或隔离放电间隙在绝缘部分进行桥接。:
1)选择密封式浪涌保护器进行 I测试。
2)浪涌保护器所能承受的浪涌电流按公式计算(4.2.4-6),取m=1。
3)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等级应小于绝缘部分的冲击耐受电压等级,且应大于阴极保护电源的最大端电压。
4)带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处的防雷等电位连接应在管道进入室内的绝缘段后进行,浪涌保护器的上端可连接到等电位联结带来。
2.第二类防雷建筑
2.1级测试SPD安装在低压电力线引入的主配电箱和配电柜处
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连接的情况下,应在低压供电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和配电柜处安装I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等级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不能确定时,各保护方式的浪涌电流值应等于或大于12.5kA。
2.2个用于I类或II类测试的SPD安装在低压侧配电盘的母线上
Yyn0型或Yyn0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建筑物内或附于外墙时,应在变压器高压侧安装避雷器;在低压侧的配电盘上浪涌保护器选择,当有线路从建筑物引出时,对于其他具有独立接地装置的配电装置,应在母线上安装经过Ⅰ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各保护方式的浪涌电流值应等于或大于无法确定时的值。12.5kA;当无线线路引出建筑物时,母排上应安装二级测试的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各保护方式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应等于或大于5kA。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等级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
注:低压供电线路引入的主配电箱,配电柜装有I类试验用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选择,配电变压器安装在建筑物内或附在外墙上,分布于低压侧 当屏母排上安装I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时,浪涌保护器各保护方式的冲击电流值可按本规范公式确定(4. 2.@电源线无屏蔽层时)。>4-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可按公式计算(4.2.4-7),公式中的雷电流应该等于。
3.第三类防雷建筑
低压供电线路引入的主配电箱,配电柜内装有I类试验用浪涌保护器,配电变压器安装在建筑物内或附在外墙上,安装在低压侧配电板。当母排上安装I类试验浪涌保护器时,浪涌保护器各保护方式的冲击电流值可根据本规范公式(4.2.4)确定,当电源线没有屏蔽层。-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可按公式(4.2.4-7)计算,公式中的雷电流应为等于。
4.其他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灯、航空障碍物信号灯等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雷电浪涌的侵入,并应在电源的电源侧接通。配电箱。安装Ⅱ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等级不应大于2.5kV,标称放电电流值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待续)